随着寨卡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小头畸形的发生情况,探讨我国寨卡病毒疫情监测模式。2016年3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倪大新副主任一行来访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针对寨卡病毒所致的小头畸形的发生状况进行专题研讨。监测办朱军主任等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倪大新副主任针对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临床症状、世界各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寨卡病毒相关的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继甲型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和埃博拉病毒之后公布的第四次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我国的寨卡病毒感染主要为输入性病例,但随着气温升高、伊蚊活动频繁,东南亚各国和我国境内可能存在爆发流行的风险,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掌握寨卡病毒相关的小头畸形在我国的流行病学趋势,对提前做好寨卡病毒传播的应急预案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是我国最大、体系最完善的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希望通过与监测中心的密切合作,及时掌握我国小头畸形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为后续的卫生应急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朱军主任向倪大新副主任一行详细介绍了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的发展历史、监测网络和数据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情况,并表示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将积极配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的工作,为预防寨卡病毒在我国的流行,降低寨卡病毒相关的出生缺陷风险,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各位参会人员讨论了1996-2015年间小头畸形在我国的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就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如何进一步加强该畸形的监测交换了意见;并对通过专题调查来获得基线数据的可行性及初步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倪大新副主任对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今后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信息共享,为寨卡病毒及相关出生缺陷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撰稿人:邓长飞 代礼 摄影:刘铮) |